2025年11月12日-13日,由中国金属学会轧钢分会、鞍钢股份公司厚板厂、泰尔重工等联合主办的“2025年全国中厚板生产技术交流会”在穗圆满收官。
本次大会聚焦“绿色、智能、低碳、高质量发展”主题,吸引来自全国钢铁企业、高校及产业链上下游100余位专家代表齐聚广州,共商行业变革路径,为中厚板产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轧钢分会中厚板领域专家潘凯华、中国钢铁协会科技环保部原主任姜尚清、中国金属学会轧钢分会秘书长梅富强等领导嘉宾出席会议。
专题研讨,凝聚共识
11月12日晚,专家座谈会率先召开。汇聚了来自中国钢铁工业协会、中国金属学会、泰尔重工等单位的资深专家与领军企业领导。与会嘉宾就目前所面临的共性技术难题、重点研发方向及产学研用深度融合机制等议题进行研讨,为大会的顺利召开及行业未来奠定了坚实基础。
权威启幕,智创未来
11月13日上午,大会启幕。潘凯华先生为大会致开幕词,他系统回顾了我国中厚板行业的发展成就,并强调了在“双碳”目标下,通过科技创新驱动产业升级的紧迫性与重要性,为新时代钢铁工业高质量发展凝聚共识、开启新篇章。
(图为潘凯华)
泰尔重工创始人邰正彪先生在致辞中向与会嘉宾致以热烈欢迎和衷心感谢,并感恩时代赋予的机遇与使命。他指出,当前正值产业智能化、绿色化、高端化转型的关键阶段,泰尔重工以“装备+AI”为行业赋能,聚焦冶金装备全产业链的数智融合创新,推动人工智能与激光技术与传统产线深度融合,助力中厚板行业突破技术壁垒、重塑产业生态。邰正彪强调,本次盛会凝聚行业智慧,必将为中厚板产业的高质量发展探索新路径。
(图为邰正彪)
姜尚清女士从宏观层面剖析了我国钢铁工业的创新路径与发展格局,并指出:中厚板是钢铁行业核心基础材料,技术创新是根本。她提醒行业关注三大关键变量:市场环境的波动、国际局势与政策导向的变化、持续加码的低碳要求。企业须放眼全局,方能行稳致远。
(图为姜尚清)
聚焦前沿,破局立新
专题报告环节,东北大学刘振宇教授系统性展示了控制轧制与控制冷却的智能设计,将人工智能与材料学机理、工程经验深度融合,成功破解了传统生产中参数调控依赖人工的“黑箱”难题。为未来中厚板生产实现更深度的智能化控制、更高效的材料研发与更绿色的制造流程,提供了清晰可行的技术路径,具有重大行业引领价值。
(图为刘振宇)
史慧恩先生代表冶金工业经济发展研究中心发表了《中国钢铁行业发展现状及“十五五”发展趋势》专题报告,深刻剖析了中国钢铁行业的发展现状,并前瞻性地指出,绿色低碳与高质量发展将成为贯穿行业发展的核心主线。报告强调,需以极致能效工程和数字孪生技术为抓手,实现综合能耗减少、碳排放强度下降,推动钢铁工业从规模扩张向价值创造转型。
(图为史慧恩)
中国船舶工业行业协会副主任曹博在《中国船舶工业发展形势与产业链上下游需求展望》报告中,系统梳理了未来船舶工业将持续构建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健康产业结构,并实现发展模式的深刻迭代。这一趋势对上游中厚板等关键材料提出了更高要求,需以高端、绿色、智能的钢材产品作为支撑,为材料领域明确了市场机遇与技术挑战。
(图为曹博)
泰尔智慧(上海)激光科技有限公司童松皓先生以“激光与智能技术如何驱动中厚板生产模式发生根本性变革”为主题,深刻阐述:该技术不仅革新了中厚板原料板的传统生产方式,更通过激光切割、焊接机器人重塑下游零部件的成品加工流程。面向未来,他展望“激光+智能制造”产业新生态,通过建设智能化工厂,实现产品个性化、设计协同化、供应敏捷化、制造柔性化、服务主动化与决策智能化,为产业链升级提供了具体可行的技术方向。
(图为童松皓)
技术共融,价值共生
11月13日下午,来自钢铁企业、科研院所与科技公司的前沿成果汇聚一堂,全面展示了中厚板行业在材料研发、工艺革新、智能控制系统与绿色制造技术等方面的创新突破。系列报告既体现了产学研用的深度融合,更勾勒出中厚板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加速转型的清晰发展,为推进行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重要技术支撑和创新思路。
未来需进一步强化跨领域协作,将研讨共识转化为实践动力,以智能化、绿色化、高效化为主线,推动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创新,共同推动中厚板产业迈向新阶段。
本次大会的成功举办,不仅搭建了全国中厚板领域技术交流的高水准平台,更凝聚全行业向“绿色、智能、低碳”转型的高度共识。泰尔重工作为行业数字化转型的标杆企业,未来将持续深化智能产业技术应用,秉持开放协作、创新共赢的理念,推动中厚板生产从经验驱动向数据驱动跃迁,以技术成果服务新兴产业,助力中国钢铁工业实现高质量发展。
















